武陵区努力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武陵区于2010年8月被确定为我省首批全国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试点区县。在上级残联的支持下,该区经过多方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不到位等重重困难,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通过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于去年11月中旬全面完成了城北街道和丹洲乡的2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残疾人家庭对改造的结果十分满意,达到了项目的设计目标,社会反响很好。
一是认真筛选项目对象。对象筛选是该项目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该区残联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项目意义、标准、原则、步骤等内容,使项目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家喻户晓。并立足“贫困、持证、有房和公开”标准,通过逐家逐户走访调查,真正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筛选出来作为试点对象。并将筛查出的对象在社区(村委会)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避免人情户和关系户的出现。最终,我们确定了城北街道和丹州乡的25户残疾人家庭为项目对象。这25户残疾人家庭均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经济条件都比较贫困,其中80%属于重度残疾、老残一体、孤残一体或一户多残型家庭。项目对象的筛选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合理确定改造内容。为尽可能地让受助对象满意,我区按照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要求,为受助对象量身设计改造方案。我们在摸清每名残疾人需求的前提下,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将设计方案与残疾人及其家人见面,在征求他们的意见的基础上再继续修改完善,直到受助残疾人家庭满意为止。有的进行坡化处理,有的在卫生间安装扶手、配置浴凳,有的将厨房门洞扩宽、灶台降低,基本做到了“哪里有障碍、就改造哪里”。家住丹州乡太平村的聂其昌,本人为肢体残,妻子为视力残,其家门前有一台阶较高,且年久失修,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根据他家的情况,工作组将其屋前的台阶进行了坡道处理,并修建了卫生间,安装了蹲厕盆、可移动浴登、洗脸盆、扶手、铺设了防滑垫等无障碍设施。
三是认真编审工程预算。为了确保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按照经过多次现场审定下来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内容,逐项逐条的进行价格比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改造材料,招标施工队伍。首先对每一户的改造项目列出清单,打出初步预算;再请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最后,又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逐户逐项敲定资金预算安排,真正让每一分改造资金起到应有尽有的效用,达到了既高效高质量,又节省环保,改造项目既美观大方,又使群众舒心满意的工作目的。
四是科学组织工程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组建了一支由残联工作人员、康复技术指导专家和无障碍设计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同时聘请了一家有相应施工资历和专业技术的施工队伍负责整个项目的统一施工作业,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区残联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场检查督导,狠抓质量管理,发现问题要求及时纠正。如果有残疾人家庭对改造方案或结果有不同意见,区残联及时组织施工方与改造户反复进行磋商沟通,尽可能满足改造户的要求。施工结束后,区残联及时对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要求施工方及时整改,直到满意为止。如我区残疾人李卫东,我们在对他家进行改造时发现其居住的地方房顶漏水,尽管之前已按计划为其修建了无障碍卫生间,安装了座便器、防滑面砖,平整了地面,配备了低位床及沙发等,经费也早已超出预算,但考虑到生活的安全,区残联又及时组织人员为其翻修了房顶。
该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入推进我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不断扩大此项工作的覆盖率和受益面,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完善服务网络,确保整个无障碍改造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武陵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1月18日
(编辑:刘继征 审核:辜兰芬 签发:冉伍英)